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各种投票链接,什么“萌娃大赛”“最美员工”“人气商铺”,甭管参选的是人是狗,只要发出来就得求爷爷告奶奶让人帮忙投票。这时候要是冒出个刷票广告——“专业团队,100票30元,稳拿第一”,你说心动不心动?但先别急着扫码付款,咱得先搞清楚:这微信刷票到底犯不犯法?
先说个真人真事。去年某地搞“十佳面馆”评选,张老板花5000块找人刷了3万票,结果真拿了个金奖牌匾挂在店里。结果工商局突击检查,发现店里连营业执照都过期了。最后不仅奖牌被收回,还因为虚假宣传被罚了2万块。你看,刷票这事就算没直接被抓,也可能变成“定时炸弹”。
法律条文听着玄乎,咱翻译成人话:《刑法》里有条“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”,专门治那些用技术手段篡改数据的。前年广东就有个刷票团伙,专门给少儿才艺比赛刷票,半年赚了80多万。结果警察直接破门抓人,主犯被判了三年。法官说他们这属于“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干扰”,和黑客攻击是一个性质。
有人可能要杠:“我就花50块刷个幼儿园比赛,至于吗?”这就好比说“我就随地吐痰,环保局还能抓我?”其实现在很多投票平台都装了防刷系统,上周我邻居给孩子刷票,刚付完钱账号就被封了,钱打了水漂不说,孩子名字还从榜单上消失了,在家长群里丢人丢大发了。
再说个扎心的真相。你以为刷票公司真能给你真人投票?现在全是机器人程序,有些更黑的直接两头吃:收你钱说刷票,转头就把你个人信息卖给诈骗团伙。去年新闻报道过,李女士刷完票第二天就接到“公安局”电话,说她涉嫌洗钱,差点被骗走20万养老钱。
商家搞这些投票活动也别偷着乐。去年某奶茶店搞“人气王”投票,结果前十名全是刷出来的,被消费者扒出来骂上热搜。市场监管局直接约谈,说这属于虚假宣传,最后门店被迫停业整顿。本来想搞营销,结果搞成了公关灾难。
普通人遇到刷票怎么办?记住三招:看见异常票数增长先截图,直接点举报按钮,顺便@活动主办方。去年有个大学生就是这么干的,把竞争对手刷票的证据甩到微博上,主办方连夜取消对方资格,他白捡个二等奖。这可比埋头苦刷解气多了。
说到底,微信投票本来就是个娱乐活动,非要较劲搞成军备竞赛就变味了。就像广场舞大妈们说的:“咱跳舞是为锻炼身体,拿不拿名次不重要。”下次再看到刷票广告,不如把付款界面截图发家族群,说不定七大姑八大姨的手动投票,比机器刷的更有人情味。
最后划重点:小打小闹刷票可能面临封号风险,大规模操作分分钟吃牢饭。记住,天上不会掉馅饼,但真可能掉手铐。与其提心吊胆走捷径,不如老老实实群发红包求投票——至少这钱是真进了亲朋好友口袋,权当过年提前发压岁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