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发现个怪事,朋友圈里突然冒出来好多「帮忙投票」的链接,点进去不是幼儿园萌娃比赛,就是「最美老板娘」评选。最离谱的是,有人私聊我说:「30块钱保你进前十,要试试不?」好家伙,现在连投票都能用钱买了?
上礼拜我表姐非让我给她闺女投票,说是幼儿园的「绘画之星」比赛。我打开链接一看,前三名小朋友的票数跟坐火箭似的,半小时能涨五百票。我表姐急得直跺脚:「这明摆着是刷票啊!你帮我问问有没有靠谱的刷票渠道?」得,为了小外甥女,我硬着头皮当起了「卧底」。
在淘宝搜「微信投票」,跳出来两百多家店铺。随便找了个月销5000+的商家,客服上来就问:「要真人投还是机器投?真人1.5元一票,机器0.3元。」我选了最便宜的30元套餐,结果第二天孩子的票数真从78票飙到178票。更魔幻的是,有个家长直接甩了张截图:「我买了300票,这冠军我拿定了!」
后来找了个做技术的朋友喝酒,他才给我扒了底裤:「你以为30块买的是票?其实是买的水军产业链!有人专门养几百台手机自动投票,还有大妈兼职群,每天发20个投票链接能赚15块。」更绝的是某些活动主办方,表面上搞投票,暗地里和刷票平台五五分成——报名费收200,刷票赚200,这买卖稳赚不赔。
最让我震惊的是某次社区「最美志愿者」评选,得票最高的居然是个刚搬来三个月的新住户。后来居委会大妈偷偷跟我说:「那小伙子自己就刷了八百票,我们也不好拆穿,毕竟活动赞助商要看流量数据。」好好的正能量评选,愣是变成了烧钱游戏。
现在连我家楼下小超市都玩这套,买满50块送「投票券」。老板娘理直气壮:「现在不搞投票没人关注啊!你看对面奶茶店搞了个『最佳饮品』投票,三天加了2000个微信好友。」听着好像挺有道理,可仔细想想,我们每天忙着给陌生人投票的时间,是不是比陪家人聊天的时间还多?
昨天看到个新闻,说有人花3000块刷票得了第一,结果奖品是价值288的毛绒玩具。这魔幻现实让我笑不出来。说到底,30块钱买的不是票,是当代人的虚荣焦虑。下次再遇到投票链接,不如直接给选手发个30块红包,好歹钱能落到真人手里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