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肯定在微信群里见过那种投票链接吧?班级选优秀学生、公司评最佳员工、甚至小区选个业委会,动不动就甩个二维码到群里:“麻烦大家投XX号一票!”这时候你是不是边点投票边犯嘀咕——我投了谁,发起人到底能不能看见?
先说个真实案例。上周朋友公司搞了个“最美工位”评选,行政小妹把投票链接发到大群,结果第二天就出事了。有人发现行政挨个私聊没投票的人催票,更绝的是,她还能准确说出谁投了谁的票。这下群里炸锅了:“不是说匿名投票吗?这跟开卷考试有啥区别?”
其实微信投票有隐藏的“监控模式”。当你发起投票时,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开关——“显示投票人昵称”。要是发起人把这个按钮打开了,所有参与投票的人名都会像弹幕一样在投票页面滚动播放。更绝的是,就算前端不显示,发起人还能在后台导出Excel表格,谁几点投的票,选的哪个选项,全都一清二楚。
去年有个家长群就因为这事闹上热搜。班主任发起班干部选举,明面上说是匿名投票,结果转头就在家长会上说:“XX家长连续三天都给孩子投票,其他家长要多学习这种积极参与的精神。”家长们当场尬得脚趾抠地,这哪是投票,简直是大型社死现场。
不过也别慌,不是所有微信投票都这么“透明”。现在很多第三方投票平台出了“完全匿名模式”,发起人只能看到票数统计。但问题在于——这个模式要!额!外!收!费!很多单位为了省钱,直接选免费的基础版,相当于默认开启了“监控模式”。
教你三招自保秘籍:第一,投票前先点开历史记录,看看往期投票有没有显示投票人名单;第二,用微信小号投票,别用真名当昵称;第三,最关键的一招——投完票马上截图,要是事后有人说你投错票,直接把截图甩他脸上。这年头,没点反侦察意识都不敢随便投票了。
有意思的是,这种“半透明投票”正在改变人际关系。有个做微商的朋友跟我说,她现在专门备着三个微信号:一个给亲戚投票,一个给客户投票,还有一个专门给领导投票。“上次用大号给竞争对手点了赞,第二天主管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,跟谍战片似的。”
更魔幻的是催票产业链。现在某宝上明码标价:“微信真人投票0.5元/票,保证不同IP不同昵称”。有婚庆公司爆料,去年有个新娘花8000块买投票冲“最美新娘”榜单,结果因为水军昵称都是“用户15462”这类格式,直接被系统判定刷票作废,钱打了水漂还得罪了亲朋好友。
说到底,微信投票就像面照妖镜。有人用它拉近关系,有人拿它暗中较劲。下次再遇到投票链接,别急着点确定,先想想这三个问题:这是不是实名投票?投完会不会被公开处刑?要是被发现站错队,这个月的奶茶还喝不喝得到?想明白了再投票,毕竟在互联网时代,你的每次点击都可能变成别人手里的数据子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