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家族群里突然蹦出一条消息:“各位亲,帮忙给我家娃投个票,编号058!”朋友圈里冷不丁刷出九宫格:“参赛作品第20号,每天能投三票!”就连楼下超市买包抽纸,店员都要热情提醒:“扫码给小店投个票能领鸡蛋!”全民微投票时代,咱们的手指头不是在点赞,就是在去投票的路上。
要说这微投票为啥火成这样?还不是因为它把“举手”这事玩出了花。以前选个班干部得全班起立表决,现在躺在沙发上戳屏幕就能当“评委”;过去参加比赛全靠评委打分,现在七大姑八大姨的人脉就是晋级密码。更绝的是,连小区物业评选最美保洁阿姨都要搞线上投票——好家伙,这是要把所有人的社交圈都榨出二两油啊!
但你说这投票真能投出个所以然吗?朋友发来的拉票链接,你点开看过作品吗?家族群里的萌娃比赛,你记得清哪个孩子表演了啥?多数时候咱们就是闭眼点确认,完事还带句“已投,祝好运”。这投票投的不是实力,是人情世故;比的不是水平,是通讯录厚度。有人戏称这叫“社交型竞技体育”,拼的是谁家二舅妈加的微信群多。
不过话说回来,微投票也确实让普通人过了把“当家作主”的瘾。公司年会节目评选,新来的实习生能和部门领导平起平坐投一票;社区搞个垃圾分类宣传,王大妈用老年机也能参与评选。这种“人人都有麦克风”的参与感,可比过去只能看专家评委指手画脚来得痛快。再说了,顺手投个票还能维系下八百年不联系的老同学感情,也算意外收获。
但凡事就怕走火入魔。某高校搞“最美宿舍”投票,愣是演变成各寝室疯狂拉票的军备竞赛;有个幼儿园绘画比赛,家长为给孩子拉票直接包下网吧雇人刷票。更别说那些商家搞的虚假投票,打着比赛的幌子收集个人信息,最后奖品没见着,骚扰电话倒接了一箩筐。这投票投着投着,怎么就从娱乐活动变成了新型内卷?
要我说啊,微投票这玩意儿就像辣椒——适当调味能提鲜,放多了就烧心。下次再遇到投票链接,咱不妨多问两句:这活动真有必要投票吗?我投的这票对得起良心吗?要是每个投票都能回归“选优推优”的初心,而不是变成拼人脉的面子工程,或许咱们的每一次点击,才能真正投出点意思来。